员工工作

领航工程丨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重走黄河路,心系油田梦,探访垦区情

作者:孙涛、刘林审核:发布者:张琰发布时间:2022-08-07浏览次数:130

黄河入海,鸿雁归家,黄蓝交际描绘出新的篇章;红色底蕴,革命垦区,艰苦卓绝刻画出辉煌历史;生态湿地,秀美之城,生态建设创造出美丽未来。

从黄河入海口到胜利油田,从渤海革命垦区到新时代杨庙社区,情满黄河,心系油田,726日—28日,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华东)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联合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员工党员共同组成青春向党实践队,在迎接党的二十大之际重走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东营考察调研之路,聆听时代新声,体会习近平总书记足迹中的深意!

黄河入海、鸿雁翱翔,实践队在黄河入海口合照留念 李洪刚摄影

鸿雁传情、鹤立滩头,守护生态湿地

滔滔黄河滚滚东流,奔腾万里浩荡入海。河与海的激情碰撞,造就了黄河三角洲这片广袤神奇的土地,也孕育了东营这座国际湿地城市。千百年来,从敬畏自然崇拜自然,到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再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一幅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历史长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地辽天阔,飞鸟翱翔,苇荡曳曳,水波粼粼,7月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美得让人心醉。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199210月设立。在这里,黄龙入海、大河息壤;在这里,生态丰富,物种万千;在这片生机盎然的滩涂上,东方白鹳、丹顶鹤、亚洲卷羽鹈鹕等20多种珍稀鸟类繁衍生息。保护区内的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全天候持续开展对黄河全域水文信息及沿岸生态状况的监测。在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智慧大屏前,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员介绍屏幕实时显示的保护区监控画面和黄河全域的各类监测数据。“黄河入海流,真是辽阔啊!今天来到这里,黄河上中下游就都走到了,我心里也踏实了。”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如今的黄河三角洲,伴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奏响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乐章。

实践队在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合影 李洪刚摄影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出来,实践队来到黄河文化馆,深入学习黄河文化的起源、发展与辉煌,解读黄河文化的历史地位与时代价值。作为新时代的老员工、研究生,作为中共党员,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抓住历史性机遇,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恰逢其时。

实践队共产党员在黄河文化馆党旗面前庄严宣誓  李洪刚摄影

革命垦区、使命传承,忆往昔岁月峥嵘

藏在芦苇荡深处的垦区抗日根据地发生了哪些故事,沿着历史的脉络溯源而上,实践队来到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在工作人员的带领和讲解下,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让我们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枪炮齐鸣的战争年代,重温了渤海垦区的革命历史岁月。

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垦区人民的政治、思想、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从此开启建设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从抗战时期走出来的垦区人有一种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成为砥砺后人的宝贵财富。回望过去,垦区发展史是一部垦区人民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的拓荒史,是一部垦区人民抗击敌人入侵和争取自由解放的奋斗史,是一部各方群众互相融合,共同开发建设的创业史。再看今朝,垦区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正用实际行动传承践行革命精神,在谱写新时代壮丽华章中高歌猛进。

实践队在黄河文化馆渤海垦利区革命纪念馆前留念  李洪刚摄影

黄河尾闾、安居振兴,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挂念黄河滩区人民。202110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考察,对社区群众亲切地说: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就关心黄河滩区迁建问题。全面开展搬迁、迁建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看到你们安居乐业,我感到很欣慰。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实践队来到杨庙社区,感受新型农村社区的振兴之路。

实践队在黄河南展区历史文化纪念馆了解到,20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黄河下游河道防凌防汛问题,国家批准建设黄河南展宽工程,建设蓄滞洪区。杨庙社区原11个村的村民为防洪计、为大局计,无私地贡献出宅基地,搬迁到房台上一住就是40年,为黄河防洪安全和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2013年,垦利区启动实施黄河南展区村庄搬迁改造工程。2016年底,杨庙社区建成,实现了由房台村到新型社区的转变,杨庙人多年期盼的安居振兴梦自此照进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杨庙社区考察时掷地有声的说道“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改,薪火相传,实践队深刻感受到到那个时代的村民们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不怕吃苦、迎难而上的坚毅信念,以及埋头苦干、追求幸福的奋斗精神!相信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部署下,沿黄人民的未来绽放出幸福之光。实践队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守护母亲河,创造新生活,助力祖国建设民富村强社区美的新型农村社区。

讲解员向实践队讲解曾经的壮举-南展工程的历史场景 李洪刚摄影

实践队在初心石前合影  李洪刚摄影

新科技铸就兴农梦,盐碱地长出“金疙瘩”

18亿亩耕地红线要守住,5亿亩盐碱地也要充分开发利用。如果耐盐碱作物发展起来,对保障中国粮仓、中国饭碗将起到重要作用。” 202110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考察调研时这样说道。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称黄三角农高区,被誉为华东地区农垦事业的先河201611月,正式挂牌运行,开启了盐碱滩上的掘金拓荒之旅。

实践队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走进黄三角农高区,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参观了智能农机展厅、中科熊蜂展厅以及试验田。在这里,实践队了解到,农高区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农业装备打破了多项国外“卡脖子”技术和产品垄断问题,使我国的现代化农业设备实现了“弯道超车”;中国科学院和黄三角农高区共同研发的“中科雄峰授粉技术”也始终走在世界前列。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看得出来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实践队员们纷纷感叹道“我们有幸在这里见证国家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很自豪!”新时代的老员工要充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的重要理念,保持学农爱农之初心,脚踏实地、努力钻研,做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以实际行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

实践队在农高区科技展厅前合影  李洪刚摄影

实践队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农高区试验田中参观学习  李洪刚摄影

端好能源饭碗,从胜利走向胜利

夏日的阳光灿烂热烈。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楼大厅内,巨幅的金色浮雕壁画铺展出气壮山河的图景,展现了老一辈石油人艰苦创业、为国找油的动人场景。728日,实践队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走进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深入页岩油气钻井平台、CCUS重点实验室,学习石油人的精神、感悟胜利人的文化。

“为民族争气,为祖国找油”,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缺少石油资源。老一代石油工人踏遍荒原,历经2000多个日夜,于19614月,在华八井,发现第一股工业油流,揭开了华北地区大规模石油勘探开发会战的序幕。1964年,黄河两岸、白花花的盐碱地上,1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油人,打响了华北石油大会战。20世纪60年代,在这片荒凉贫瘠的盐碱地,为摘掉被西方人戴上的贫油国这顶帽子,胜利人头顶蓝天、脚踏荒原,食草籽野菜,饮碱滩苦水,眠干打垒,卧芦草棚;巾帼稼穑,垦荒辟田,亦工亦农……,硬是建起了全国第二大油田!60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胜利油田和东营这座城市同呼吸、共成长,融为一体。

实践队在胜利油田优良传统展厅中石油工人塑像前合影  李洪刚摄影

据了解,胜利油田经过多年来的科研攻关,在页岩油勘探开发技术、高温高盐聚合物驱技术、CCUS技术等方面实现了战略性突破,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端稳能源饭碗”上交了最好答卷。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从勘探开发研究院到钻井平台,实践队员们感悟着从科研攻关,技术、理论创新,到生产力转化的科技进步,深感端稳能源饭碗责任之重大、使命之光荣。胜利油田之行,使队员们深入了解了石油企业的先进技术和企业文化,开阔了眼界,进一步懂得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更加坚定了投身祖国石油事业的决心,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队在中石化胜利油田牛页试验田与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李洪刚摄影

情满黄河、心系油田,实践队本次东营-黄河之行以青春向党为宗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重走黄河之路,追寻红色印记,探访垦区民生、学习科技助农,聆听胜利新声!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